十年大厂成长之路
推荐语:这篇文章的作者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,曾在大厂工作了 12 年。结合自己走过的弯路和接触过的优秀技术人,他总结出了一些对于个人成长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和特质。
最近这段时间,有好几个年轻的同学和我聊到自己的迷茫。其中有关于技术成长的、有关于晋升的、有关于择业的。我很高兴他们愿意听我这个“过来人”分享自己的经验。
我自己毕业后进入大厂,在大厂工作 12 年,我说的内容都来自于我自己或者身边人的真实情况。尤其,我会把 【我自己走过的弯路】 和 【我看到过的优秀技术人的特质】 相结合来给出建议。
这些内容我觉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,所以决定做个整理分享出来。我相信,无论你在大厂还是小厂,如果你相信这些建议,或早或晚他们会帮助到你。
我自己工作 12 年,走了些弯路,所以我就来讲讲,“在一个技术人 10 年的发展过程中,应该注意些什么”。我们把内容分为两块:
- 十年技术路怎么走
- 一些重要选择
01 十年技术路怎么走
【1-2 年】=> 从“菜鸟”到“职业”
应届生刚进入到工作时,会有各种不适应。比如写好的代码会被反复打回、和团队老司机讨论技术问题会有一堆问号、不敢提问和质疑、碰到问题一个人使劲死磕等等。
简单来说就是,即使日以继夜地埋头苦干,最后也无法顺利的开展工作。
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几个点:
【多看多模仿】:比如写代码的时候,不要就像在学校完成书本作业那样只关心功能是否正确,还要关心模块的设计、异常的处理、代码的可读性等等。在你还没有了解这些内容的精髓之前,也要照猫画虎地模仿起来,慢慢地你就会越来越明白真实世界的代码是怎么写的,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写。
做技术方案的时候也是同理,技术文档的要求你也许并不理解,但你可以先参考已有文档写起来。
【脸皮厚一点】:不懂就问,你是新人大家都是理解的。你做的各种方案也可以多找老司机们 review,不要怕被看笑话。
【关注工作方式】:比如发现需求在计划时间完不成就要尽快报风险、及时做好工作内容的汇报(例如周报)、开会后确定会议结论和 todo 项、承诺时间就要尽力完成、严格遵循公司的要求(例如发布规范、权限规范等)
一般来说,工作 2 年后,你就应该成为一个职业人。老板可以相信任何工作交到你的手里,不会出现“意外”(例如一个重要需求明天要上线了,突然被告知上不了)。
【3-4 年】=> 从“职业”到“尖兵”
工作两年后,对业务以及现有系统的了解已经到达了一定的程度,技术同学会开始承担更有难度的技术挑战。
例如需要将性能提升到某一个水位、例如需要对某一个重要模块进行重构、例如有个重要的项目需要协同 N 个团队一起完成。
可见,上述的这些技术问题,难度都已经远远超过一个普通的需求。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,同时也需要具备更高的协同能力。
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几个点:
【技术能力提升】:无论是公司内还是公司外的技术内容,都要多做主动的学习。基本上这个阶段的技术难题都集中在【性能】【稳定性】和【扩展性】上,而这些内容在业界都是有成型的方法论的。
【主人翁精神】:技术难题除了技术方案设计及落地外,背后还有一系列的其他工作。例如上线后对效果的观测、重点项目对于上下游改造和风险的了解程度、对于整个技改后续的计划(二期、三期的优化思路)等。
在工作四年后,基本上你成为了团队的一、二号技术位。很多技术难题即使不是你来落地,也是由你来决定方案。你会做调研、会做方案对比、会考虑整个技改的生命周期。
【5-7 年】=> 从“尖兵”到“专家”
技术尖兵重点在于解决某一个具体的技术难题或者重点项目。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,就是能够承担起来一整个“业务板块”,也就是“领域技术专家”。
想要承担一整个“业务板块”需要 【对业务领域有深刻的理解,同时基于这些理解来规划技术的发展方向】 。
拿支付做个例子。简单的支付功能其实很容易完成,只要处理好和双联(网联和银联)的接口调用(成功、失败、异常)即可。但在很多背景下,支付没有那么简单。
例如,支付是一个用户敏感型操作,非常强调用户体验,如何能兼顾体验和接口的不稳定?支付接口还需要承担费用,同步和异步的接口费用不同,如何能够降本?支付接口往往还有限额等。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涉及到很多技术的设计,包括异步化、补偿设计、资金流设计、最终一致性设计等等。
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几个点:
【深入理解行业及趋势】:密切关注行业的各种变化(新鲜的玩法、政策的变动、竞对的策略、科技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等等),和业务同学加强沟通。
【深入了解行业解决方案】:充分对标已有的国内外技术方案,做深入学习和尝试,评估建设及运维成本,结合业务趋势制定计划。
【8-10 年】=> 从“专家”到“TL”
其实很多时候,如果能做到专家,基本也是一个 TL 的角色了,但这并不代表正在执行 TL 的职责。
专家虽然已经可以做到“为业务发展而规划好技术发展”,但问题是要怎么落地呢?显然,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建设的。所以,这里的 TL 更多强调的不是“领导”这个职位,而是 【通过聚合一个团队的力量来实施技术规划】 。
所以,这里的 TL 需要具备【团队技术培养】【合理分配资源】【确认工作优先级】【激励与奖惩】等各种能力。
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几个点:
【学习管理学】:这里的管理学当然不是指 PUA,而是指如何在每个同学都有各自诉求的现实背景下,让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相结合,产生向前发展的动力。
【始终扎根技术】:很多时候,工作重心偏向管理以后,就会荒废技术。但事实是,一个优秀的领导永远是一个优秀的技术人。参与一起讨论技术方案并给予指导、不断扩展自己的技术宽度、保持对技术的好奇心,这些是让一个技术领导持续拥有向心力的关键。
02 一些重要选择
下面来聊聊在十年间我们可能会碰到的一些重要选择。这些都是真实的血与泪的教训。
我该不该转岗?
大厂都有转岗的机制。转岗可以帮助员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,也可以帮助新型团队招募有即战力的同学。
转岗看似只是在公司内部变动,但你需要谨慎决定。
本人转岗过多次。虽然还在同一家公司,但转岗等同于换工作。无论是领域沉淀、工作内容、信任关系、协作关系都是从零开始。
针对转岗我的建议是:**如果你是想要拓宽自己的技术广度,也就是抱着提升技术能力的想法,我觉得可以转岗。但如果你想要晋升,不建议你转岗。**晋升需要在一个领域的持续积淀和在一个团队信任感的持续建立。
当然,转岗可能还有其他原因,例如家庭原因、身体原因等,这个不展开讨论了。
我该不该跳槽?
跳槽和转岗一样,往往有很多因素造成,不能一概而论,我仅以几个场景来说:
【晋升失败】:扪心自问,如果你觉得自己确实还不够格,那你就踏踏实实继续努力。如果你觉得评委有失偏颇,你可以尝试去外面面试一下,让市场来给你答案。
【成长局限】: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挑战,无法成长。你可以和老板聊一下,有可能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其中的挑战,也有可能老板没有意识到你的“野心”。
【氛围不适】:一般来自于新入职或者领导更换,这种情况下不适是正常的。我的建议是,如果一个环境是“对事不对人”的,那就可以留下来,努力去适应,这种不适应只是做事方式不同导致的。但如果这个环境是“对人不对事”的话,走吧。
跳槽该找怎样的工作?
我们跳槽的时候往往会同时面试好几家公司。行情好的时候,往往可以收到多家 offer,那么我们要如何选择呢?
考虑一个 offer 往往有这几点:【公司品牌】【薪资待遇】【职级职称】【技术背景】。每个同学其实都有自己的诉求,所以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。
我的一个建议是:你要关注新岗位的空间,这个空间是有希望满足你的期待的。
比如,你想成为架构师,那新岗位是否有足够的技术挑战来帮助你提升技术能力,而不仅仅是疲于奔命地应付需求?
比如,你想往技术管理发展,那新岗位是否有带人的机会?是否有足够的问题需要搭建团队来解决?
比如,你想扎根在某个领域持续发展(例如电商、游戏),那新岗位是不是延续这个领域,并且可以碰到更多这个领域的问题?
当然,如果薪资实在高到无法拒绝,以上参考可以忽略!
结语
以上就是我对互联网从业技术人员十年成长之路的心得,希望在你困惑和关键选择的时候可以帮助到你。如果我的只言片语能够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帮助到你哪怕一点,那将是我莫大的荣幸。